找到相关内容175篇,用时29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圆融

    以至在汉地中国人中形成的“儒可以治国、佛可以治心、道可以治身”的文化共识。如今遍布汉地的寺、塔、窟、石刻、壁画等诸多形式;信奉释迦佛、阿弥陀、观世音等诸多内容,可以说是大乘佛法天然的博物馆、艺术宫,如...

    俊才

    |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圆融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74374015.html
  • 哲学家眼中的佛教

   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、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,他认为:“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,盖教有辅政之功,政有护教之力,政以治身,教以治心,相得益彰,并行不悖。”又说:“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。”还说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0177165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

    烙印。以至在中国人中形成了“儒可以治国,佛可以治心,道可以治身”的文化共识。  在建设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,佛教把“奉行五戒、十善,净化自己,光修四摄、六度以立人群”,“自觉的以实现人间净土为...

    张子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480813.html
  • 儒释道三教一体 九流同源

    ,而是讲“天”的规律或自然规律,包括我们已经知道的规律和我们尚不知道的规律。 还可换一种比较方法,儒家叫做“正心”,释家讲究“明心”,道家追求“炼心”。在这背后,儒家讲“治世”,道家讲“治身”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儒释道|中华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0481198.html
  • 佛教大师与新世纪中国佛教

    社会结构。它只是儒、释、道三大文化传统之一,作为儒学治世、道家治身的补充而已。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之中,它仅仅是对于社会的适应。如果能够在此过程之中实现自己的传统转换,也应该是题中应有之意。可是,这个过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1584125.html
  • 从佛经看早期佛教壁画

    众生的痛苦 而 出家。佛陀不但讲解佛法, 为众生治心病;而且还亲自为众生治身病,向众生普及医药知识。佛陀把“医方明”归纳为“五明”之一。在《大藏经》中,涉及医药的经论达400多部。   修不...

    邓宜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92886813.html
  • 和合与共融——企业家精神中的和谐因素

    治心,道以治身,儒以治国。中华民族什么独特思维方法?天人合一,民胞物与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不就是讲竞争与和合吗?不就讲追善求与节制吗?所以中国企业家的幸福境界应该是在和合中竞争,在节制中追求。所以这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795619.html
  • 论“和”与文化养生

    如下几种:  第一、“和”能使人法天地成人事以治身。  这里主要是从人的内外境关系来考察“和”的文化养生价值的。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,也是社会的产物。人立于世,只不过是宇宙之网的一个网结,是茫茫...可以使人的外境得到有效的治理,使人与外境的关系趋于优化而达到平衡,从而使人得以治身而延年益寿。一方面, 只有“和”,人才能法天地而治身。庄子在《天运》中提到:“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,烛之以日月之明。”[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962169.html
  • 印度古代佛教医学教育略论

    ldquo;初文明医晓八术,一治身、二治眼、三治胎、四治小儿、五治创、六治毒、七治邪、八知星,内含佛知八正道能治八倒病。”(9)“知星”之说,不知从何而来。这一条解释后被... 唐代慧琳的《一切经音义》卷25,“八种术:一治身、二治眼、三治疮、四治小儿、五治鬼、六治毒、七治胎、八占星,见注涅槃经。”(14)与上引《大般涅槃经疏》卷六相比,顺序有所差异...

    陈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847730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出世”和道教的“人世”

    曰:‘陛下  有禹汤之明,而失黄老养性之福。愿颐爱精神,优游自 ·  宁。’帝曰:‘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’  ;  自东汉以后,黄老之学渐以“治身养生”为主,所求则多为“长生不死”。明帝的弟弟楚王...《老子》的注解《老子想尔注》中也说:“治身”如果不能得到“仙寿”的人,“治国”也就不能使“致太平”,所以人君要想使人们“长寿”,使国家“太平”就必须让人民“精心凿道”,“令知真道”,懂得“道”的要求。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0664412.html